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联盟25日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,旨在联合沪苏浙皖四地企事业单位、公共平台、高校、研究机构、智库等,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势互补、分工协作。
该联盟由上海市、江苏省、浙江省、安徽省有关部门牵头,首批吸引65家会员单位加入,包括中科院上海药物所、中国药科大学、信达生物、江苏恒瑞、江苏先声药业等,首届秘书处设在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。
据悉,联盟将进一步推动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协同合作,加快构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体系,促进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高地。
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王有军,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苗文斌,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周毅彪,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倪乾,以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物医药产业处、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工业处、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工业处、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医药处等相关领导参会。
该联盟由上海市、浙江省、江苏省、安徽省有关部门牵头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,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联盟应运而生,在沪苏浙皖四地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,由从事生物医药(含医疗器械)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、公共平台、高校、研究机构、智库组织等发起成立,旨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落地落细落实,更好实现三省一市相关产业优势互补、分工协作。
首批吸引65家会员单位加入,包括中科院上海药物所、中国药科大学、信达生物、江苏恒瑞、江苏先声药业等,首届秘书处设在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。
联盟将进一步推动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协同合作,加快构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体系,促进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高地。
活动现场,郝海平还围绕《大健康产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思考》作主题演讲,联盟会员单位就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交流探讨。
人文与科技、产业与城市完美融合的
生物医药是园区重点培育的“一号产业”,目前已集聚相关企业超1800家,产业产值增速多年保持20%以上,近三年园区引育的创新型企业数量、国家高层次人才规模、获批的一类生物药临床批件、生物大分子药物总产能、企业融资总额五项指标均占全国20%以上,初步形成了创新药研发、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集群,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二,产业竞争力、人才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。
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
有了新的平台和抓手接下来
园区将紧紧围绕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,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,在联盟的指导下,大力支持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相关工作,认真落实好秘书长单位的各项职责任务,同时营造最优创新生态,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、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核心区。
声明:频道所载文章、图片、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,并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,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,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。